企業在公示年度報告后至當年6月30日,可以進行無限次的修改,但是歷次修改記錄(包括修改前的數據、修改后的數據、修改的時間)將一并進行公示。6月30日后,企業不能修改已公示的年度報告,如數據存在漏報、錯報、虛假等情況,企業不但要自負其責,還可能因此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。
工商年報報錯了,只要在限定時間內登錄工商網站進行修改即可,如已經超過時限,請攜帶營業執照和公章前往各地柜臺辦理。
讓小編告訴你,不做企業年報,會有什么酸爽的效果:
1、信用罰
企業沒有按時在每年1月1日至6月30日報送工商年報,會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,向社會公示。滿3年仍未報送年報的,直接“拉黑”—進入嚴重違法企業“黑名單”。
2、連帶罰
沒有在規定期限內向社會公示及時信息的企業會被列入“黑名單”。企業的法定代表人、負責人,3年內不得擔任其他企業的法定代表人、負責人。
3、誠信罰
工商部門會根據企業注冊號等隨機搖號,對企業進行抽查,企業如果有對信息隱瞞真實情況、弄虛作假的,將被列入異常企業名單并進行社會公示,要銀行對于不誠信企業會降低貸款額度或者拒絕貸款。
4、信譽罰
工商部門會對企業發布虛假廣告和信息這類行為進行嚴厲打擊,并且在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上公示,任何人都能看到此類信息。所以企業和他人合作時,信譽會遭到質疑,往往在競爭中處于劣勢。
5、認證難
今年采取一址多照管理辦法,工商局會向注冊地址發送信函核實企業真實情況,聯系不上的企業會被列入“異名”和“黑名單”企業,除了接受行政處罰之外,信用也會遭到質疑,當企業想做自己的品牌或者產品的時候,在認定馳著名商標會受到阻礙。